当前位置:首页 > 航空 > 发动机

谈谈心脏病

  如果说需求是成功之母的话,综合国力就是成功之父。需求和综合国力有关系,但两者又不等同。比如说,印度有很强的需求,但综合国力不足以支持高 投入可持续的研发,所以很多先进武器系统的研制纷纷陷入困难。另一方面,日本的综合国力要强得多,但由于国策关系,军事装备需求不足,所以军工研发长期保 持在低水平,花拳绣脚的名堂不少,但实战性能使人眼睛一亮的不多。在历史上,美国是需求和综合国力兼优的典型例子,先进军事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一直保持高水 平。苏联的需求旺盛,但综合国力是靠扭曲经济结构和牺牲民生来勉强维持的,到维持不下去的时候,就轰然倒塌了。法国和英国的情况差不多,军事技术先进地位 的慢性退化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可避免。德国的情况和日本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国策关系,德国并不热衷于在军事技术方面大有作为,只是在部分领域选择性地投入。 有意思的是,德国的坦克装甲车辆技术世界领先,现在涉足近程空空导弹,也可圈可点。德国的这些军工产品不仅有德国需求作为基本市场,还有北约和其他盟国。 换句话说,德国的情况实际上是高需求和高综合国力,但只是局限在部分领域。

  对中国而言,需求很高,这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的安全环境十分复杂,国防现代化的欠账更多,高需求是很自然的。外国以军费增长率来质疑中国国防过 高投入是没有道理的。中国没有条件通过外购实现国防现代化,只有自力更生,进一步推高了整个供应链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随之 增长。中国GDP增长率比前些年有所下降,但依然远远高于任何发达国家或者规模相似的经济体,即使发展中国家几十年保持中国这样增长率的也绝无仅有。中国 经济已经达到世界第二,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也已经不是一个可能性的问题,而是一个时间问题。中国国防预算已经超过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总和,在可预见的 将来可能超过英法德日的总和。另一方面,军工技术是一个研发-制造-使用-升级-下一代研发的循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足够的国防预算才能撑起来,而不是 “保护科研基础”就可以解决的。因此,中国的国防投入力度的规模和可持续性对中国的军工技术发展将有决定性的影响。诚然,科技进步不是光靠砸钱就能砸出来 的,但砸钱无疑可以极大地加快发展的速度,并有条件承担走弯路的代价。



我国在航空发动机上欠账太多,需要脚踏实地慢慢追赶

  在历史上,英国、德国的喷气发动机远远领先于美国,两国在二战结束前都把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投入使用。美国没有做到,而且在战后初期,美国喷气 发动机的研发高度依赖来自德国和英国的技术。但美国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旺盛的军事需求,大步快跑,在10年里就一跃而达到世界喷气发动机的最高水平,这 个地位从此没有改变过。中国的起点比美国低很多,世界航空发动机技术前沿无疑对今天的中国依然是一个等待攀登的高峰,但科学技术不是巫术,也不靠天才(尤 其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时候),靠的是勤奋和实干,而没有足够的投入和实践机会是谈不上实干的,想勤奋都没有对象。但不是巫术,尤其是已知可以实现的技 术,没有通过长期稳定、有效的投资和努力而不能掌握的。当然,赶上是一个问题,超过就是另一个问题了,但这个时候,长期稳定、有效的投资和努力加上已经成 型的科研、测试、生产、使用机制再度发力,成为技术突破的催化剂。



经过多年磨难后,WS-10已经批量装机

  需求是成功之母,国力是成功之父,但好父母不等于好孩子。尊重先进,认清差距,但不被差距吓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勇于创造辉煌;这才是好孩子。心脏病不是绝症,不仅可以治好,而且可以成为强健体魄的起点。对于中国航空发动机,这才是最重要的。



拭目以待,涡扇-15和涡扇-20的出现

发表我的评论

用户名密码验证码
共有条评论 匿名发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